錢春香
在第三屆中國混凝土大講堂上,錢春香教授演講的題目是“自防護混凝土:裂縫自診斷、自修復研究進展”。作為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工程材料,混凝土脆性大、易開裂的原生屬性嚴重限制了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能和使用壽命。旨在長效解決裂縫問題的自防護混凝土已成為國際工程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通過模擬生物組織創傷自修復機理,將光纖、液芯纖維、形狀記憶合金、微生物修復劑或聚合物等膠粘劑與混凝土相復合,使混凝土材料對開裂形成應激反應,實現損傷自診斷和裂縫自修復,從而達到對混凝土結構的自防護。自防護混凝土是現代混凝土技術發展的高級階段,將有助于突破傳統混凝土材料稟賦,集成結構與多功能于一體的自防護混凝土材料是支撐國家新型基礎建設戰略的關鍵工程材料之一。
主要成就介紹
錢春香教授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東南大學特聘教授,江蘇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江蘇省333工程科技領軍人才、江蘇省六大行業高峰人才,現為東南大學綠色建材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建筑材料行業微生物礦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
錢春香教授早期主要從事混凝土體積穩定性和抗裂性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研究,2004年在我國開辟了建筑材料微生物技術研究方向,持續開展微生物礦化的基本理論(菌種選育、酶及其作用機理、微生物成核與晶體生長調控)及在環境保護和建設工程中應用研究,深度開發微生物礦化的自修復自防護混凝土技術、污染土壤治理、重金屬鈍化、鋼渣和廢舊混凝土利用等技術,研究成果獲得國內外學者的肯定。
錢春香教授在該研究領域已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40多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00多名,出版專著《混凝土體積穩定性和抗裂性理論與技術》《混凝土結構材料的損傷特性與本構模型》《微生物礦化的工程應用基礎》《新型微生物水泥》,舉辦了首屆建筑材料與巖土工程微生物技術國際會議暨第二屆全國微生物巖土與材料工程學術研討會,此次會議是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隧道、橋梁、地鐵、高鐵、市政、機場、水利等工程建設,解決了混凝土裂縫防治、建設環境治理等難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研究成果應用于多項工程項目,包括南京長江隧道、南京玄武湖隧道、南京九華山隧道、南京地鐵一號線、蘇州獨墅湖隧道、無錫蠡湖隧道、蘇通長江大橋、安慶長江大橋、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二期工程、滬杭高鐵、京-沈高鐵星火客運站、京-雄高鐵雄安客運站、寧-句城際軌道交通工程、南京江北新區中心區超大型地下空間工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等,其中10多項成果經省部級技術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并與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理工大學、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瑞士Sika集團等國際著名高校和企業建立了深入合作關系。已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1項排1)、省部級科技進步和技術發明一、二等獎5項(4項排1)。
2020年,錢春香教授承擔多項科學研究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綠色建筑和智能制造的結構-功能一體化水泥基復合材料”、國際合作項目“Sika Technology AG, Switzerland, Fair-faced concrete”、與江蘇奧萊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的企業項目“清水混凝土技術”、與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合作的重點工程科技攻關項目“京津冀地區重點客站關鍵技術研究:清水混凝土技術”、重點工程科技攻關項目“寧-句軌道交通自修復混凝土和清水混凝土技術與應用”、重點工程科技攻關項目“江北新區中心區地下空間一期建設工程防裂防水耐久性混凝土技術與應用研究”等。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